說到郭臺銘,可能只有商業圈里面的人都認識,但是說起富士康相信幾乎沒有人不認識的。
生于1950年的郭臺銘,在自己的24歲的1974在中國臺灣成立自己的第一家公司,之后的1988年,郭臺銘轉戰內地在深圳成立了廣東深圳富士康精密組件廠,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。2002年,郭臺銘的鴻海集團營業收入突破3450億元(臺幣),高居臺灣民營制造業第一。
富士康的生產制造工廠遍布全球,光在中國的各個分布和分廠就達到36家之多,在富士康成了蘋果的代工廠之后,中國廠商的的訂單也開始多了起了,同時富士康也不僅僅把目光放在了更長遠的的地方,在美國,印度都相繼提出要建立工廠的想法,并且富士康慢慢的開始了自己的商業擴展,想要從制造商轉變為貿易商,郭臺銘一想有一個自己的版主品牌,進一步擴張自己的產業帝國,所以一年前收購了夏普并且和諾基亞簽署授權協議;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富可視(In Focus),還生產了手機和電視機等等。
不僅是在制造業上面,富士康也正在投資一些包括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智能生活等高科技領域,不管是早幾年前成立的“富聯網”平臺,還是之后的電子機器人操作,更是現在的涉及地產行業與轉轉合作等等動向來說,富士康都在慢慢走出依賴代工蘋果的事實。
連富士康都在慢慢走向行業多員化,豐富自己產業鏈,不把自己的“雞蛋”只放在一個籃子里,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,這些都是君存國際需要學習的地方。